今年第一季DRAM產業(yè)營收約96.6億美元,環(huán)比下降21.2%,已續(xù)跌三個季度。
進入 2023 年,存儲芯片的下滑趨勢仍在繼續(xù),何時止跌仍是未知數。盡管各大分析師認為,目前存儲芯片價格已接近底部,跌幅有所收窄,但下行趨勢仍在繼續(xù)。
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顯示,今年第一季DRAM產業(yè)營收約96.6億美元,環(huán)比下降21.2%,已續(xù)跌三個季度。出貨量方面僅美光有上升,其余均衰退;平均銷售單價三大原廠均下跌。目前因供過于求尚未改善,價格依舊續(xù)跌,然而在原廠陸續(xù)減產后,DRAM下半年價格跌幅將有望逐季收斂。展望第二季,雖出貨量增加,但因價格跌幅仍深,預期營收成長幅度有限。
營收方面,三大原廠營收均下滑,三星(Samsung)自家品牌的新機備貨訂單有限,出貨量與平均銷售單價(ASP)同步下跌,營收約41.7億美元,環(huán)比下降24.7%。美光(Micron)第一季上升至第二名,主要是財報區(qū)間早于其他原廠,故受惠于去年底出貨訂單,為所有原廠中唯一出貨正成長的廠商,故營收衰退幅度最小,營收27.2億美元,環(huán)比減少3.8%。SK海力士(SK hynix)出貨量及ASP均下跌逾15%,營收衰退幅度31.7%為最高,約23.1億美元。
如同TrendForce集邦咨詢先前預期,由于ASP快速下跌所致,三大原廠第一季營業(yè)利潤率由正轉負,同時DRAM價格將持續(xù)下行,第二季營業(yè)利潤率仍是虧損狀態(tài)。產能規(guī)劃方面,三大原廠均已啟動減產,三星、美光、SK海力士第二季稼動率分別下滑至77%、74%、82%。
南亞科(Nanya)出貨量已連續(xù)下跌四個季度,第一季營收衰退16.7%,1Anm產能尚未放量,主流制程節(jié)點停留在20nm,相對落后三大原廠,故營業(yè)利潤率跌至44.9%,受惠于TV SoC庫存回補需求,第二季稼動率則有望自70%回升80%。華邦(Winbond)第一季有部分筆記本電腦、電視急單助益,但車用、網通需求則開始收斂,加上價格持續(xù)下跌,最終營收環(huán)比減少8.8%。力積電(PSMC)營收計算主要為其自身生產的Consumer DRAM產品,而不包含DRAM代工業(yè)務,受價格下滑、需求冷清之故,DRAM營收環(huán)比下跌12.3%,若加計代工營收則環(huán)比下跌22.6%。
2023年4月三星一改往日不減產的態(tài)度,宣布將存儲芯片產量調整至有意義的水平。海力士和美光2023年資本開支均大幅下修50%、30%,分別為74億美元、70億美元,低于2020年的水平。此外,鎧俠從2022年10月起開始減產,晶圓投入量減少30%。同時,BIS新增高算力產品限制,三星海力士許可期過后國內先進制程產能或面臨轉廠,2022年10月BIS法案新增兩項關于先進計算和超級計算機相關產品的管控,其中包括禁止出口可生產18nm及更先進制程DRAM、128層及以上NANDFlash的設備。當前BIS許可三星和海力士1年延期至2023年11月,若不給予延期相關國內先進制程產能或面臨轉廠風險,短期內對全球存儲供給格局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國產存儲市場也在這一下行周期中持續(xù)承壓,不過中國已初步完成在存儲芯片領域的戰(zhàn)略布局。
未來,汽車存儲市場與利基產品或許就是中國存儲公司大放異彩的最佳戰(zhàn)場。
汽車智能化和車聯(lián)網加速了汽車存儲的應用,尤其是圖像傳感器的數量和分辨率不斷提升,提升數據存儲需求。隨著技術越來越發(fā)達,未來智能汽車,尤其是無人駕駛,將不僅僅是交通工具,更是信息匯總、數據中心和傳輸中心,對于數據和處理能力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。預計汽車存儲系統(tǒng)隨著智能化水平提升容量和性能將實現(xiàn)快速增長,汽車將成為存儲器步入千億美金市場的核心因素。
近年來,國內存儲芯片廠商也紛紛發(fā)力車載存儲產品。2020年,北京君正全資收購北京矽成(ISSI),自主研發(fā)和生產SRAM,目前,部分產品已與博世汽車、大陸集團等汽車零部件廠商達成合作。兆易創(chuàng)新在NOR Flash的產品領域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保持前列,公司此前推出的GD25系列是全國少數符合車規(guī)級認證AEC-Q100標準且量產化的產品。2022年8月,國內EEPROM龍頭企業(yè)聚辰半導體推出存儲芯片GT24C512B,常溫條件下耐擦寫次數最高可達400萬次。江波龍車規(guī)級存儲已經應用在小鵬、比亞迪、上汽、廣汽、一汽、長安、奇瑞等汽車品牌上。
在利基產品方面,中國臺灣廠商占據全球利基DRAM半壁江山,華邦、南亞合計市占率近60%。大陸廠商方面,兆易創(chuàng)新19nm 4Gb DDR4于2021年量產,迭代產品17nm 4Gb DDR3已經于2022年下半年實現(xiàn)量產。北京君正出貨量最大的是DDR3,據悉,其DDR3在DRAM產品中的占比約50%左右。
面對當下正值下行的行業(yè)周期,消費電子市場的寒氣仍然籠罩著存儲芯片,但存儲芯片也出現(xiàn)了一些細分領域的利好信息,比如ChatGPT對高帶寬存儲芯片的需求大漲,汽車智能化、高端制造業(yè)信息化升級也將帶動存儲芯片的需求增長。
可喜的是,在這個過程中,國內涌現(xiàn)出了一批很受市場關注的企業(yè)正努力抓住機遇,憑借成本優(yōu)勢、技術性能等迅速在市場站穩(wěn)腳跟。
*聲明:本文系原作者創(chuàng)作。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,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,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,如有異議,請聯(lián)系15950995158。